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智慧文旅  >> 查看详情

荣鸿琪:诗文九篇(首)

来源: 智慧四川天天播报  日期:2022-01-06 13:10:44  点击:1037 
分享:

     一、清风明月取不尽   平生功业在“三州”——读苏轼《前赤壁赋》
     一个人在身处逆境时,怎样看待自己的“人生前景、物质财富”以及自己为之奋斗了一生的“平生功业”?中国历史上知名的宋朝大诗(词)人、大书法家苏轼是这样做的:
公元1079年4月,即宋元丰2年,已经42岁的苏轼在四川眉山步入仕途20年后因政绩卓著,深得民望,受到宋神宗称道和嘉奖,被调任湖州(今浙江吴兴市)。他上表致谢后,本应步步高升。不料却因被人诬陷入狱。同年12月被释出狱后,又被谪贬黄州(今湖北省黄岗县)任“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不能出黄州地界,过着“准犯人”(行动不自由)的生活;心情自然有些郁闷。3年后,他自号“东坡居士”,依然不肯屈服。他于元丰5年7月16日即45岁时,泛舟长江(黄岗的赤鼻矶),触景生情,诗兴大发,写下了一篇流传千古的杰作——《前赤壁赋》。全文如下: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虛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⑥,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前赤壁赋》全文完
    苏轼在此“赋”中先写游览之事,交待时间、地点、人物;再写游览所见月夜江上的美景,并突出描写三个富于诗意的景物对象:清风、明月和江水。“清风徐来”,使人意惬,雅兴萌生:明月皎洁、愉人眼目,怡人心神;江水浩淼,荡人心怀,令人陶醉。面对这空明澄澈、如诗如画之美景,作者陶醉其中,自然产生“遗世独立”、”羽化登仙"之遐想。作者写景,意在抒情,抒情之目的又在言理。所以,第二、三段就以抒情为主。作者“饮酒乐甚;扣舷而歌”,欢愉快乐之情达到了高潮。客人“倚歌而和”,那“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箫声,使作者之乐情被染上悲凄之色彩,情由乐而悲,并由此而展开人生之议,四、五两段就转入以议论为主,并通过主客对话来进行。客人由游赤壁而想起“一世之雄”曹孟德,这不可一世的英雄在历史的长河中像大浪淘沙一样,随水而没,何况我们这样“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的无名小辈?古今对比,悲从中来。客人又由身边的江水而想到“吾生之须臾”,而“长江之无穷”,天人对比,悲情遂生。天上明月启人遐想,但“抱明月而长终”的理想不可骤得。理想与现实对比,悲哀不免油然而生。对于客人之悲,苏子以水、月之理予以解答。水、月、万物皆有“变"与“不变”的两重性,从“不变”的宏观角度观察宇宙人生,则物与我“皆无尽也”。所以,对于宇宙万物“又何羡乎”?况且吾与子又可尽情“共适”“造物者之无尽藏",这就表现了作者超脱旷达的人生态度,从而也使客人的人生之悲完全解除,遂在“喜”与“笑”中痛饮欢醉。
     应该指出,文章中的主客问答实际上代表作者思想感情的两个方面:作者借客人之口表达了自己被贬的人生苦闷,主人之言则表达了作者超脱达观的人生态度。这种构思十分巧妙,而且又用赋家“抑客伸主”的手法,驳诘了客人的悲观情绪,给人一种乐观、积极、昂扬、向上的力量。
     尤其值得后人称道的是他在人生困境中对“人生财富”之看法:“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此时此刻,他虽然一再遭受诬陷打击,但苏轼已经“一无所有,悲观失望”了吗?不!因为在此时,他已经战胜了自己,再次坚定地看到了:“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是耳闻目睹,取之无禁,用之不竭的人生财富。这种人生财富在,何人能禁用呀!又怎么能用完呢?因此,无论何人禁止他的自由,无论怎样失意贫穷,他都能坦然面对,乐观豁达。
     苏轼一生从政,又一生坎坷。他4遭贬谪,直到琼州“天涯海角”。62岁客死于江苏常州。他逝前题自画像曰:“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此时此刻在回顾自己一生功业时,他将自己42岁前一帆风顺经历一字不提,却把三个流放地做为其平生建功立业地,把自已后20余年的磨难岁月做为建功立业时,把被朝廷流放地湖北黄州“东坡”作为自己一生中最响亮的名号。这是千古以来何等崇高的人生境界、博大胸怀!纵观苏轼,在从政经历中,他4遭贬谪固然不幸,但能从悲伤走向豪放,离家乡愈见真情;他以笔为武器与命运抗争。苏轼青年从政,曾提出“厉法禁、抑侥幸、决壅蔽,教战守”等主张,表现出一个愿有作为的政治家风度。但那个年代、那个朝廷容不得他。到了晚年,他的平生功业只能希望其贬谪地之百姓承认了(恰如当代有作为的政治家刘少奇同志在1966年开始的10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遇难时所言:“好在历史总是人民写的”)。做为生在一千多年前封建社会中的一名知识分子、政府官员,他把自己“平生功业”认定最终定格在自己遭受贬斥到“天涯海角”百姓之中。表明了他对朝廷皇上的彻底失望。这种“大彻大悟”,非经过在封建社会中官场黑暗、天理不公遭遇之人是不可能所具有的。我认为唐代大诗人李白也没有此种境界——李白虽然持才傲物、充满自信,崇尚自由开心,极度蔑视权贵,但一直到死仍寄期望于朝廷能任用他;从未想到民间百姓对他“平生功业”是何看法。而苏轼在逝前是十分明白、十分清醒的:真正能公正评价他平生功业的人并不在朝廷,而在他流放的边远之地的民间。因为他坚信:自己在三州是为民众做了好事的,事实也确实是这样。由此可见,苏轼之人生境界高于李白。
《崴螺山诗抄》  在距今约300年前之“湖广填四川大移民”浪潮中,有湖北麻城、湖南武刚县(今邵阳市)、陕西扶风县、广东、江西等九省人落户德阳。至今在四川省德阳市一些丘陵地区仍保留着称“辣椒”  为“海椒”,在每年春季3月初三(旧历)举行“吃海椒公开赛”和四邻八乡“放鸽子比赛”等民间习俗。位于德阳市旌阳区和新镇的崴螺山即为其中之一。                                选录三首 
  二、山高林密野草小 
大树分枝条, 
                                                                                                                                                                                                                                                                                                                  小树争长高。
山高林密处,
野草特别小。


小也求生存,
天涯与海角。
只要一粒种籽在,
任凭低与高。
    三、 犹把辣椒称“海椒”

湖广填四川,
来到崴螺山。
祖宗牌位立山边,
建家何茫然。

石板、茅草筑屋,
荒坡、野岭种田。
撒下湖、广“海椒”种,
迎来硕果红满天。

打酱加豆瓣,
“川菜”滋味鲜。
创出新品种,
誉满大西南。

只是姓未变,
还有点方言。
犹把“辣椒”称“海椒”,
“吃辣比赛”好新鲜。

当年来时老地名,
这家“店子”那家“湾”。
拖儿带女渐繁衍,
踏热这方土,撑起这片天。

湖广那棵大槐树,
枝叶繁茂已遥远。
崴螺山上松柏青,
欣欣向荣是今天。

 
   四、爷孙放鸽 (二十世纪初,在崴螺山顶上,中国四川山区农村爷孙二人的一番对话)
爷爷:
鸿雁传书,
信鸽送信。
飞禽走兽通人性。
知我千里寻根情。

孙孙:
上网聊,发短信,
要想见面有视频。
何必登高放鸽飞,
我早说过您不听。

爷爷:
崴螺放鸽几百年,
四方亲友聚山顶。
千只信鸽东南飞,
飞到湖广有人迎。
孙孙:
“湖广填川”早知道,
陈年往事无人听。
要想回去也方便,
“双流机场”还算近。

爷爷:
说声“回去”谈何易,
这里已埋几代人。
放鸽只为奠祖先,
崴螺山上已扎根。

孙孙:
崴螺山上有啥好,
怎比上海与北京。
朋友出国求发展,
国外遍地拣黄金。

爷爷:
隔代说话说不拢,
传统现实碰不赢。
鸽子放飞尚知归,
儿孙放走无归心。
孙孙:我走你不让我走,

今天放鸽又伤心;
爷爷、爷爷快莫哭,
山上风大我扶您。
……。                                                                                                                                          
 
   五、盛世四川 ——题文友张平同志之摄影作品(2021年12月15日摄, 四川德阳“石刻公园”之晨。

盛世四川(彩照)
(摄影):张平、德阳市老年读书画影研究会会员



本文作者为张平同志题诗手迹照

​​​​​​​本文作者致文友张平同志短信手迹照
一、咏西部地区
秦晋黄土厚,
巴蜀翰墨浓。
江南才子来,
只惧西北风。

二、蜻蜓与荷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待到荷枯雷雨骤,
蜻蜓蝴蝶全飞走。

三、山乡少美人
深山有俊鸟,
乡村少美人。
美人何处去?
都市赌青春。

青春难长久,
故乡有亲人。
待到老人归,
谁能辨乡音?

四、山和太阳
日出东方照大地,
日落西山红满天。
日出日落山皆知,
山和太阳相依偎。
小荷与蜻蜓
日出东方照大地

相关文旅

    暂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