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智慧交通  >> 查看详情

群众项目务工挣钱 农业基础设施“变脸”——东坡区以工代赈项目助力产业兴旺

来源: 智慧四川天天播报  日期:2021-10-20 03:07:34  点击:227 
分享:

 

    “我这20亩果园离村道1公里,全是坑洼窄小的泥土路,每年进入水果采收季节,只有用摩托、三轮或肩挑背磨运到村道上,才能用大车装运卖出去,水果价格、成本、收益都受影响。”10月13日,看到2.5米宽的水泥路就要修到自家果园边,眉山市东坡区万胜镇艾光村4组村民莫国阳很兴奋,“这下交通条件搞好了,产业自然更兴旺。”这一变化得益于省级以工代赈示范工程项目资金580万元在该村的投入实施。

    艾光村作为被列为曾经的市级贫困村,自2017年“摘帽”出列以后,先后进入东坡区乡村振兴试点村、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行列,乡村振兴工作扎实推进,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去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万元。村党委书记、村主任刘利梅介绍,发展成绩的背后依然受着短板制约,主要原因就在于交通等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全村一些道路明显狭窄,有的产业带不是不通路,就是泥土路。落后的交通和生产条件,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因此,村民最盼最急的就是改变这种制约状况。

    机会终于出现在今年,东坡区围绕推动落实以工代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将省上争取的2021年以工代赈示范工程项目,择优落实在符合条件的艾光村实施,项目计划总计投入资金580万元,其中省级预算内专项投入500万元,区级配套80万元。

    对此,从9月初工程启动开始,按照省发改委关于规范群众参与以工代赈项目劳务报酬发放总额占比不低于专项资金投入15%的要求,该区发改局、万胜镇通过建立专班机构,编制可行性实施方案,切实做好指导监管。同时,村“两委”以村民自治方式成立项目理事会,采取群众自愿、以工代赈方式,结合项目工程建设设立公益性岗位,注重从当地脱贫户、困难户、低收入户、易地搬迁户中落实以群众为主体的以工代赈人员,经过上岗培训,参加建设施工。根据不同工种确定不同标准的务工报酬,从而极大调动了群众参与工程建设的积极性。“以往村里的公益事业建设,都是受益户没有报酬的投工投劳,而今年实施的以工代赈项目像我这样的受益户,每天就能挣180元的工钱。”正在施工现场搬运水泥的3组脱贫户杨贞友感慨,“以工代赈的政策利好,为我们老百姓带来实惠不言而喻。”

   “自9月初项目建设启动以来,全村每天有70多名村民战斗在施工一线,成为以工代赈项目实施主体,有条不紊地推进工程进度。”刘利梅介绍。截止目前,全村共加宽改造产业道4公里,路面从3米加宽到4.5米,改建产业道5.8公里,均达到2.5米宽,所有路面均实现硬化全覆盖。产业带新建成蓄水池3座,蓄水量可达到300立方米,改造浆砌山平塘1口,蓄水量可达到5万方,可缓解1000余亩果树灌溉的用水难。

  “整以工代赈项目工程,预计将在11月初完工。”万胜镇分管负责人表示,“通过该项目的实施,艾光村产业发展将迈出新的一大步”。(陶广汉 黄思甜)


 

相关交通

    暂无信息